强拆在现如今的社会发展中,属于屡见不鲜的事情,这可是让广大老百姓比较诟病的现象。
想想也是,城市化发展进程中,拆除一片建设一片是在所难免,国家的政策是好的,只是在实施层面,个别工作人员面对巨额拆迁款项把持不住,做出侵害老百姓权益的事情,也有个别拆迁户为了一己私利,漫天要价拒绝搬迁,从而导致各种强拆事件的发生。
人们对于拆迁的了解也就是近些年10来年的事情,其实在古代拆迁就已经存在了,只是对于这种涉及底层民生的小概率事件,史书不会专门大书特书,作为专业从事拆迁的律所,我们觉得有必要收集相关资料以饕读者。
今天开始,我们陆续推出古代拆迁系统文章,开篇就介绍一个堪称史上最牛的“钉子户”,说出来大家一定不会陌生。
这就是嵩山少林寺!
大唐武德五年五月(623年),皇帝李渊下诏,责令拆毁少林寺解散众僧。
听此诏令,僧侣们都蒙了:就在一年前,少林寺刚刚为大唐平定夏国和郑国立下大功,并被秦王李世民亲书嘉奖并赐寺田四千亩,少林寺惠场、昙宗、志坚等十三立功僧被晋封为将军僧,咋现在面临如此窘境?
原来,唐朝初立时各类社会问题繁多,摆在李渊面前的第一道难题,就是新收复的河南一带土地兼并及其严重,其中就包括少林寺在内的佛教寺院,于是李渊颁布了这道减寺疏僧诏。
接到诏书后,全寺上下数百僧人都不肯服从诏书的意见。少林寺在十三立功僧的率领下,以一年前少林寺刚刚为大唐平定夏国和郑国的战事立下大功,并被秦王李世民亲书嘉奖并赐寺田、晋封为由,抗旨不尊,不肯拆迁。
上座善护还把少林寺僧劫救秦王并助唐军擒拿郑王、攻克轘州的功绩裱出来,命少林寺代表前往觐见秦王,并恳乞留置少林寺。
在此期间,除少林寺之外,许多的寺庙都开始拆除,唯独少林寺岿然不动。
李渊一看也急眼了:耶,咋滴,我还说不听你们了咋滴!于是再次下诏,希望从前王世充所据的“伪郑”之地民心向化,要“永固福田,正本澄源,宜从沙汰诸僧、尼、道士、女寇等”,这其实就是向少林寺下达了“强制拆迁令”。
可结果少林寺团结一心,就是抗令不拆,爱咋咋地吧,都是刀光血影中闯出来的人了,还怕你来硬的不成?
最后李渊也是没了办法,毕竟唐朝刚刚建立不久,也是需要笼络人心的时候,总不能落得一个残暴不仁的名声吧,于是就默许了少林寺存在,少林寺内的《唐太宗赐少林寺主教碑》,记录的就是这段历史。
当然,在那个时代,皇帝下令拆迁或许没有相关的法律支撑,属于任性妄为,不像咱们今天,有关拆迁的法律法规数十部,但凡动拆就必须依法执行,老百姓也一样的,只要依法办事、依法维权,自己的权益总会是有保障的。