MENU
盛廷新闻
NEWS
盛廷新闻
NEWS
盛廷动态 | 毕文强主任受邀央视《一线》权威解读"团播乱象"中的法律争议
已被浏览141次 更新时间: 2025/03/24
关键词

近年来,“团播”模式凭借高收益和低门槛迅速崛起,但其光鲜表象下隐藏着灰色产业链。央视《一线》栏目通过暗访曝光,揭露了部分直播公司通过“暧昧经济”诱导观众刷礼物。与此同时,行业频发极端事件,如2024年8月17岁主播因超负荷直播猝死,暴露出从业者权益被压榨的现状

 

微信截图_20250321144648.jpg


近日,央视栏目《一线》播出"团播行业爆火背后"节目。北京市物权法学研究会副会长兼秘书长、北京市盛廷律师事务所主任毕文强受邀参与录制,针对“团播乱象”中的法律争议与行业治理难题进行权威解读。


一、直播低俗内容泛滥,诱导消费乱象频发


‌1、低俗擦边内容成“流量密码‌”


在直播中,部分主播通过暗示性动作、挑逗话术制造暧昧氛围,部分直播公司甚至制定标准化“擦边话术清单”及“3分钟诱导打赏流程”,利用感官刺激诱导观众刷礼物。


‌2、算法推荐加剧乱象传播

部分直播平台通过算法,将低俗擦边内容推至流量池,加剧形成“擦边内容—高流量—高收益”恶性循环。部分直播公司采用多账号跳转、夜间模式等技术手段规避监管。

 

微信截图_20250321154350.jpg


二、从业者权益严重受损平台监管存在漏洞


‌1、主播健康与安全风险突出


在招聘时,部分直播公司往往通过“网红梦”包装,吸引年轻人加入,却在实际操作中设置严苛的KPI和分成制度,导致许多年轻从业者在高强度工作下身心俱疲,甚至出现极端事件。如2024年8月,某17岁主播因超负荷直播猝死,暴露出从业者权益被压榨的现状。

 

‌2、劳动关系模糊与平台监管缺失


部分直播公司以“低门槛、高收益”为诱饵,专门瞄准缺乏社会经验的年轻人,利用其对法律认知的不足,通过模糊的合同条款,系统性压榨其劳动价值‌。同时,平台监管存在漏洞,直播未能严格落实实名认证,直播公司可通过给未成年主播加美颜特效、混入 “团播”开播模式等方式规避监管。

 

微信截图_20250321154427.jpg


三、“团播乱象”中的法律争议解读


针对网络直播中的乱象,直播平台负有哪些法律责任,可能面临哪些法律后果,《一线》邀请北京市物权法学研究会副会长兼秘书长毕文强进行了解读。

 

微信截图_20250321164415.jpg


首先,主播涉及“擦边”的直播行为,肯定是违反法律规定的。根据《网络信息内容生态治理规定》的第七条,网络信息内容生产者,应当采取措施,防范和抵制制作、复制、发布带有性暗示、性挑逗等容易使人产生性联想的不良信息。

 

其次,直播平台对网络主播的直播行为,负有监管义务,如果直播平台没有切实担负起监管责任,根据相关的法律规定,可能会面临着罚款,责令停业整顿,甚至吊销经营许可证等行政处罚,构成犯罪的,依法追究刑事责任。

 

微信截图_20250321164354.jpg


毕文强表示,“暧昧经济”得以发展,隐藏着直播平台的推送算法和审核机制等种种问题,直播平台应当培育积极健康、向善向上的网络文化,引导及鼓励健康优质的创作内容,为打造晴朗的网络空间做出贡献。

联系方式配图.jpg


评论盛廷动态 | 毕文强主任受邀央视《一线》权威解读"团播乱象"中的法律争议
最新评论

TOP