MENU
盛廷新闻
NEWS
盛廷新闻
NEWS
盛廷律所 > 盛廷新闻
盛廷新闻 | “中阿农产品贸易法律制度与商贸机遇”专题研讨会在京举行
已被浏览25次 作者:北京市物权法学研究会 更新时间: 2025/08/19
关键词

2025 年 8 月 12 日,由北京市盛廷律师事务所主办、北京市物权法学研究会协办的"产权保护论坛·‘一带一路' 投资与法治分论坛”在北京成功召开,本次论坛以“中阿农产品贸易法律制度与商贸机遇””为主题,聚焦中阿农产品贸易的法律衔接与智慧农业技术应用,阿根廷外交官员、农业企业代表与中国法律实务专家、学术研究人员及科研机构代表齐聚一堂,共商经贸合作新路径。


一、会议背景:经贸活力与法律差异催生对话需求


近年来,中国与阿根廷经贸合作持续深化。据中国海关总署数据,2024 年双边贸易额达163.48亿美元,阿根廷成为中国重要的大豆、牛肉、葡萄酒供应国;中国机电产品和新能源设备则主导阿根廷进口市场。随着 "一带一路" 倡议与阿根廷 "再工业化" 战略对接,双方在基建、可再生能源等领域的投资日益频繁。


然而,中阿法律体系差异构成合作隐忧:阿根廷融合拉美特色的法律传统在投资限制、外汇管制等方面与中国存在显著差异;中国对进口农产品的检疫标准、标签规范等也带来合规挑战。近年来因合同条款错位、税务申报不合规引发的纠纷频发,凸显制度衔接的紧迫性。在此背景下,本次研讨会旨在搭建专业对话平台,推动形成 "懂规则、防风险、抓机遇" 的合作共识。

 

图片1.jpg


二、会议核心议程:从法律合规到技术赋能


1、开幕致辞凝聚合作共识


会议伊始,北京市盛廷律师事务所毕文强主任热情欢迎阿根廷代表团,强调阿根廷作为拉美重要经济体与中国的深厚友谊。他指出盛廷律所在涉农法律服务领域的专业优势,并介绍与会的中方专家阵容,包括中国人民大学崔守军教授、北京科技大学李富成教授等学界代表,期待以专业法律护航中阿合作。

 

图片2.jpg


阿根廷驻华大使馆农业产业处参赞赫尔南・维奥拉随后致辞,感谢会议为阿根廷农业企业家提供了解中国法律的宝贵机会。

 

图片3.jpg


前阿根廷农业牧渔业国务秘书、现任萨克菲尔公司、卡佩勒集团(SACFIL S.A.、Capelle Group)执行董事小里卡多・内格里坦言 "对未知的恐惧可能会阻碍商业计划的执行",并补充指出,参会的阿根廷企业涵盖大麦、大豆、牛肉等多元农产品领域,亟需通过法律协同破除隐形障碍。

 

图片4.jpg


2、主题演讲直击实务痛点


北京市盛廷律师事务所薛高阳律师在《阿根廷企业对华贸易合规实务分享》中,系统解析中国外贸政策框架:详细拆解农产品对华出口的渠道选择与合规流程,强调检疫标准、标签规范等关键环节;梳理在华采购设备的合规清单;提供官方制度资源的获取路径;说明合同条款设计、税务申报等风险防控要点。

 

图片5.jpg


国家农业信息化工程技术研究中心副主任刘长斌则聚焦技术赋能,在《大田智慧农业解决方案》中展示立体感知、无人机巡田、无人农机等前沿技术在中国亿亩农田的应用实景;AI 数据分析模型在作物生长预测、灌溉优化中的突破性成果;特别介绍无人技术在新疆棉田与黑龙江黑土地规模化应用案例,引发阿根廷企业浓厚兴趣。


图片6.jpg


3、互动交流破解实操难题


答疑环节中,阿根廷企业代表就无人技术的应用前景、技术转让中的数据权属、关税政策、合资公司的设立与注销等提出具体问题。刘长斌副主任详解技术设备的应用场景与商业方案,农业农村部炎天尧副研究员系统阐释了对外出口技术的管制政策与关税制度框架。薛高阳律师则针对合资企业法律架构给出实操建议,强调 "提前规划股权比例与退出机制" 的重要性。

 

图片7.jpg

图片7.jpg


三、会议意义:构建可持续合作新范式


本次研讨会通过两大维度深化中阿合作:


首先,双方代表意识到在法律协同层面建立风险预判机制的重要性。盛廷律所将牵头编制《中阿农产品贸易法律指南》,规范涵盖合同、检疫标准差异的 "法律合规清单"。


其次,基于阿根廷企业对无人机巡田、智能灌溉等技术的显著兴趣,两国企业商讨了技术转移合作路径,并预留专项磋商通道。


正如毕文强主任闭幕致辞所言:"今日之会,当为未来共赢之起点。" 在 "一带一路" 倡议纵深推进的背景下,本次会议不仅探索了法律差异导致的 "合作迷局"的破解路径,更以智慧农业技术为纽带,为中阿经贸合作注入新动能,反映出两国从传统贸易迈向规则共治、技术共享的高质量发展新阶段。

盛廷律所咨询联系方式.jpg


评论盛廷新闻 | “中阿农产品贸易法律制度与商贸机遇”专题研讨会在京举行
最新评论

TOP