九月的风带着初秋的清爽,也捎来知识传承的温度。9 月 10 日教师节当日下午2点,盛廷律所 “我在盛廷当老师”颁奖礼圆满落幕。这场始于分享、归于成长的活动,不仅为 “盛廷讲师” 们送上了掌声,更让 “学习型组织” 的基因在互动中愈发鲜活。
颁奖现场其乐融融。赵琳律师为获得参与奖的伙伴送上礼品。马娜律师为在 “教学视频征集” 中脱颖而出的 5 位 “明星讲师” 送上奖品 。
他们的分享里,有法律实务的精准拆解,有沟通技巧的实战心得,有职场心态的暖心调适,更有生活智慧的真诚传递。这些不只是 “课程”,更是盛廷人在日常里攒下的 “成长手册”。
获奖讲师们的发言里,藏着更动人的细节。
有人说: “刚开始怕分享不好,组长给我鼓劲,我也就抓住这个机会,把经验也分享一下”;有人提到: “录视频前都不在状态,后来在地铁上觉得要完成这个事情,并且不想分享硬邦邦的专业知识,毕竟内部分享,就轻松一些,将自己正在遇到的焦虑问题以及自己的应对方法分享一下吧。”朴素的话语里,是盛廷人对 “传承” 最实在的理解 —— 不是单方面的给予,而是双向的成长。
更让人动容的,是马律师与毕主任的分享。马律师说起刚入行时,前辈的关怀,带着一起去吃饭、询问是否需要帮助、主任亲自指点 “案情构建的优化点”,这些她的往事,都告诉我们盛廷一直都是这样温暖、乐于分享,这就是盛廷的“传帮带”,不用刻意强调,却刻在日常里。毕主任则笑着回忆自己作为年轻律师初入律所时的忐忑,需要温暖的迫切。所以在组建盛廷的时候,就告诉自己盛廷一定要是一个温暖的组织,能够彼此扶持,在困难的时候我们能够背靠背。
“学习型组织不是‘安静听课’,是‘敢提问、愿分享、能碰撞’,咱们盛廷的会议室、茶水间、甚至午休时的走廊,都是‘课堂’。”学习型组织的底色:不是口号,是日复一日的 “在一起”。这场活动,与其说是 “颁奖礼”,不如说是盛廷 “学习型组织” 文化的一次生动缩影。盛廷读书会、模拟法庭、盛在研讨、今日我为师分享会,这些盛廷日常,正是盛廷学习型组织的核心:它不是 “少数人引领”,而是 “每个人都可以成为光源”;不是 “单向输出”,而是 “双向奔赴的成长”;不是 “完成任务”,而是 “把经验变成别人的台阶,把他人的分享变成自己的养分”。
活动落幕,但分享与成长从未停步。那些在视频里、在颁奖礼上、在日常办公桌旁流动的经验与温暖,终将成为盛廷人共同的底气。而 “学习型组织” 的真谛,或许就藏在这样的瞬间里:有人愿意讲,有人愿意听,有人愿意接棒传递,让每一份努力都被看见,让每一次成长都有同行者。
盛廷的故事里,永远有 “学习” 的注脚,永远有 “传承” 的温度。让盛廷的学习文化,在每一次分享中生生不息。