在浙江某村,村民杜女士一家正陷入一场拆迁补偿的困局。2023年,当地推进拆迁项目,未出示任何征收文件,杜女士家两套房屋——一套340平方米,购自本村村民,有买卖协议、一套120平方米,持有土地证、自建花费超百万——均被纳入拆迁范围。
令人难以接受的是,在未见到任何征地公告、补偿方案等法定文件的情况下,杜女士一家于2023年12月18日被胁迫签下补偿协议:340平的房屋获300余万元房票,而120平有证房屋仅补偿13万房票,远低于建房成本与市场价值。
这种“无公告、无批文、低补偿”的做法,在许多征地拆迁项目中并不少见。被征收人常常处于信息不对称、法律知识欠缺的弱势地位,甚至因“时间紧迫”“政策要求”等理由被催促签字,事后才发现自身权益严重受损。
杜女士一家曾委托江苏某律师提起诉讼,要求撤销协议,但因未及时申请调取关键证据,一审败诉。二审开庭前,房屋尚未拆除,他们决定再度寻求专业律师帮助,争取120平房屋的合理补偿。
在接案过程中,北京市盛廷律师事务所律师指出,集体土地征收必须依法公告征地批文、补偿方案等文件,保障村民知情权和参与权。而此案中,村民均表示从未见到相关公示,程序严重缺失。
许多老百姓在面对拆迁时,往往因不熟悉法律程序、缺乏专业指导,陷入“签了字才发现吃亏”“找了律师却没起到作用”等困境。而专业律师不仅能在诉讼中提供技术支持,更能在前期通过调查取证、沟通协调等方式,为当事人筑牢法律防线。
目前,杜女士一家已正式委托盛廷律师事务所代理二审程序,并将就120平房屋补偿问题另行启动法律程序。
拆迁不是拆掉权利,补偿更不应大打折扣而不能保障被征收人合法权益。法律,则是让每一个普通人的房屋、土地与尊严,不被轻易剥夺。
如果您有征地拆迁相关问题需要咨询解决:
--------《《《《点击一对一咨询律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