深秋的重庆某社区的空气里弥漫着不安,黎先生站在自家农家乐的大院里,望着远处的鱼塘,水面泛着微光。这里曾是他的全部心血——3个鱼塘、2000平米的农家乐、8亩大院,还有为家人留下的几间店面。但2023年10月,一则高铁规划的通知,让一切戛然而止。
黎家的农家乐是2011年建的,当时每平米造价1000元,如今周边房价已涨到4000元。可征收方给出的补偿价,最高只有2330元/平。更让黎先生揪心的是,鱼塘和部分农家乐建筑未被明确纳入征收范围,但征收方却已提前丈量。“疫情已经让农家乐停业两年,现在连补偿都拿不全,以后靠什么生活?”他的声音里带着疲惫。
同样焦虑的,还有他的四个姐姐和邻居们。大姐的身份证姓氏被错写,二姐的房子比其他姐妹多了21平米,补偿却和所有人一样。邻居夏先生望着自己127平的老屋无奈道:“我们不是漫天要价,只想要个公平。”
“没公告、没协商,这样的征收合法吗?”当北京市盛廷律师问起“是否见过征收公告”时,八户居民摇头。按照法律,征收集体土地必须公开公告、征求民意,可他们连一纸通知都没收到。“补偿方案是征收方单方面定的,我们连说话的机会都没有。”黎先生说。
农家乐部分有《规划许可证》,鱼塘有《土地流转协议》,居民楼产权清晰。但征收方只谈“拆”不谈“法”。如果程序不合法,补偿不合理,被征收人则可以通过法律途径来主张维护自己的合法权益。
在和盛廷律师沟通之后,黎先生等人决定委托盛廷律师。他说:“房子是祖辈留下的根,补偿是后半辈子的保障。争的不是钱,是一口气——凭什么我们的家,要被随意定价?”
根据目前情况,鱼塘是否在征收范围内尚无定论,而停产停业损失因疫情被征收方“忽略”,这些都可能成为日后维权突破口。
高铁建设的轰鸣声越来越近,但八户居民不再沉默。他们的故事,是千万被征收人的缩影——当家园遇上发展,个体如何与庞大的工程对话?答案藏在法律里:程序正义、公平补偿、尊重权利。
如果您有征地拆迁相关问题需要咨询解决:
--------《《《《点击一对一咨询律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