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补偿方案不合理,评估程序不透明,断水断电后房屋被强推……”这是河北省邯郸市杨先生一家在房屋征收中面临的困境。面对“缩水”的补偿和粗暴的征收手段,法律能否为被征收人撑起一把保护伞?
2025年1月,当地启动“改造提升项目”,杨先生家的260余平经营性房屋被纳入征收范围。然而,政府提出的补偿方案却令人难以接受:仅置换120平住宅和86平商铺(位置、交付时间均未明确),临时安置费每月1000元,而当地租房成本高达每月1500元。更让杨先生不解的是整个征收流程中存在的种种问题。
比如,评估公司未经被征收人参与选定,报告无公章,补偿按“重置成新价”远低于市场价(周边住宅6000元/平,商铺2-3万/平)。也未依法公告征收决定,强制推进中甚至出现断水断电、强拆台阶等行为。
“我们的诉求很简单,就是公平的货币补偿。”杨先生告诉盛廷律师。
眼看着涉及300多户的征收,现在仅剩两户,杨先生不免有些担心,如果还迟迟不通过法律途径主张自身合法权益,最后只能听之任之。法律是他最后的底气。
杨先生的遭遇并非个例。根据法律规定,合法征收必须对征收决定、补偿方案等依法公告,评估机构由被征收人协商选定,报告也需要由亲自盖章,补偿不得低于类似房地产的市场价格,以保障被征收人的居住条件。
然而现实中,部分征收方却“选择性执行”:跳过公告、变相压低补偿,甚至以断水电逼迁。
未经参与的评估,如何保障公平?商铺置换面积不足市场价一半,如何维持生计?断水电、强拆是否合法?“先签协议先拆房”是否公平?征收方是否在用“孤立战术”施压?...
这些疑问,不仅是杨先生的困惑,更是千万被征收人维权路上的共同痛点。
面对不公,杨先生选择委托律师维权。征收本为公共利益,但绝不能以牺牲公民合法权益为代价。目前,盛廷律师团队已启动法律程序,将会维护杨先生的合法权益,尽职尽责、不负所托。当程序正义被忽视时,法律终将给出答案。
如果您有征地拆迁相关问题需要咨询解决:
--------《《《《点击一对一咨询律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