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23年,浙江省衢州市某村的张先生(化名)遇上了糟心事。他租了30亩山林地搞种植,结果村里突然要征地。某天,村委会甩给他一张补偿单:青苗费2万,看护房9.8万,总共11.8万。“我这30亩地光果树就有上千棵,这点钱连本钱都不够!”张先生愁得整宿难眠,第二天便拨通了北京市盛廷律师事务所的电话。
第一回合:双重策略+心理战
盛廷律所接受委托后,将本案交由赵琳律师和龚河会律师(实习)主要承办。构建完案情,律师便立刻来了招“双管齐下”:一边给村委会发律师函要求依法补偿,一边火速申请政府信息公开查补偿标准。村委会得知张先生请律师的消息就炸了:“我们这里一直都是这么搞的,谁来都是这个价,请律师也没用!”他们还转头就对张先生说风凉话:“你请的律师只会收钱,到现在连面都不敢露!”
那几天张先生的手机响个不停,全是村干部的“洗脑”电话。张先生忍不住问龚河会:“咱们真不去找他们理论吗?”龚河会一语道破玄机:“现在去就是往陷阱里跳。补偿标准还没查清,他们巴不得咱们冲动上门,说不定还能扣上‘闹事’的帽子。”
律师团队每天给张先生开“心理辅导课”,开导他:“千万别中计,对方是在挑拨离间,好让您放弃维权。咱们等白纸黑字的文件到了,再去会一会他们。 ”龚河会解释,律师团队私下研讨过,对方这时并非真心谈判,律师贸然过去,只会让当事人白白损失一笔差旅费。
第二回合:铁证揭开黑幕
10天后,政府信息公开文件让所有人都吃了一惊——省里明文规定青苗补偿每亩1.2万!“30亩地,光青苗费补偿就有36万,你们竟然只给张先生2万?”赵琳律师反问道。之前嚣张的村干部集体沉默,再也没打过“洗脑”电话。
然而,律师团队没给对方喘息的机会,反手就是两记重拳:针对征地补偿安置方案,先向市政府申请行政复议,由市政府积极组织调解,在被村委会以“标准就是这么个标准”搪塞后,律师团队针对征地批复,向省政府申请行政复议。一周后,村委会终于意识到问题的严重性,主动找张先生谈判。“调解时他们还嘴硬,说什么‘村里规矩不能破',结果现在打脸了。”龚河会回忆道。
决胜时刻:39万背后的谈判术
最后一轮谈判前,律师团队给张先生做了特训:“他们要是哭穷,您就亮承包合同;扯面积缩水,咱们有卫星地图佐证。”果然,当村委会试图压一压价时,张先生当场甩出律师团队备好的证据。最终,张先生的30亩租赁地实际征收了19亩,加上看护房,补偿一共提升到39万,足足翻了3倍多!
“多亏律师教我用'证据说话',不然早被他们忽悠签了字。”张先生送来锦旗时感慨。而龚河会说道:“这是我参与承办的第二个案子,能被当事人认可是我的荣幸。这案子也教会我,拆穿'土政策'不能硬碰硬,而是要像剥洋葱一样,用法律武器一层层把真相揭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