党的十九大报告提出,必须树立和践行绿水青山就是金山银山的理念,坚持节约资源和保护环境的基本国策。
2017年国庆期间《绿水青山看中国》在央视综合频道与科教频道黄金时间段播出,以山、水、林、田、湖、生命为载体,展现人地关系,紧扣时代主题,展现美丽中国、生态中国、文化中国。
2019年,波士顿大学联合NASA数据研究称,自2000年以来,地球新增了5%的绿化面积,相当于亚马逊雨林的大小,其中有25%都来自于中国。
目前,我国森林总面积1.34亿公顷,占世界3.9%,位居世界第5位。全国人工林面积由改革开放初期的3.3亿亩扩大到现在的11.8亿亩,稳居世界首位。
一、这些数据的背后,是谁在绿化中国?
很多人都会想到“蚂蚁森林”,但是,相对而言“退耕还林还草”政策起到的作用恐怕就是“大象森林”了。
退耕还林工程自1999年试点实施,2002年1月10日开始全面启动,至今增加林地面积5.02亿亩,占人工林面积的42.5%,总投入超过5000亿元,相当于两个半三峡工程的投资规模。退耕还林工程是世界上投资最大、政策性最强、涉及面最广、群众参与程度最高的生态工程,是世界生态建设史上的奇迹。
二、林地多了,耕地会少吗?
根据我国《退耕还林条例》第十五条的规定,下列耕地应当纳入退耕还林规划,并根据生态建设需要和国家财力有计划地实施退耕还林:
一、水土流失严重的;
二、沙化、盐碱化、石漠化严重的;
三、生态地位重要、粮食产量低而不稳的。
江河源头及其两侧、湖库周围的陡坡耕地以及水土流失和风沙危害严重等生态地位重要区域的耕地,应当在退耕还林规划中优先安排。
按照新一轮退耕还林实施方案规定,可以纳入新一轮退耕还林的耕地必须是坡度在25度以上的坡耕地,纳入基本农田规划的耕地不准规划退耕还林。
2019年5月12日农业农村部发布了《2019年全国耕地质量等级情况公报》(以下简称《公报》),公布全国及不同区域耕地质量现状,指导各地因地制宜加强耕地质量建设。
《公报》将全国20.23亿亩耕地质量等级由高到低依次划分为一至十等,评价为一至三等的耕地面积为6.32亿亩,占耕地总面积的31.24%,这部分耕地障碍因素不明显,应按照用养结合方式开展农业生产,确保耕地质量稳中有升;
评价为四至六等的耕地面积为9.47亿亩,占耕地总面积的46.81%,这部分耕地所处环境气候条件基本适宜,农田基础设施条件相对较好,障碍因素较不明显,是今后粮食增产的重点区域和重要突破口;
评价为七至十等的耕地面积为4.44亿亩,占耕地总面积的21.95%,这部分耕地基础地力相对较差,生产障碍因素突出,短时间内较难得到根本改善,应持续开展农田基础设施建设和耕地内在质量建设。
——农业农村部
由此可见,退耕还林制度和耕地之间不存在矛盾,适宜耕种的土地是国家粮食安全的保障,绝不会动摇,应该淘汰的劣质地,那些荒地、坡地、水土流失严重的土地才是退耕还林的范围,就像陕北信天游中所唱的那地“开一片片荒地脱一层皮,下一场场大雨流一回泥,累死累活饿肚皮”。
三、新一轮退耕还林还草补偿标准是多少?什么时候发放?
从2002年1月10日开始,全面启动退耕还林工程以来,为了保护农户的收益,国家决定给予一定的财政补贴。
根据财政部、国家林业和草原局日前印发的《林业草原生态保护恢复资金管理办法》(以下简称《办法》):
一、长江流域及南方地区每亩退耕地每年补助125元,黄河流域及北方地区每亩退耕地每年补助90元。还生态林补助期限为8年,还经济林补助期限为5年。
二、退耕还林每亩退耕地补助1200元,五年内分三次下达,第一年500元,第三年300元,第五年400元;退耕还草每亩退耕地补助850元,三年内分两次下达,第一年450元,第三年400年。
四、退耕还林下,怎么增加收益?
退耕后营造的林木,凡符合国家和地方公益林区划界定标准的,分别纳入中央和地方财政森林生态效益补偿。未划入公益林的,经批准可依法采伐。
外出务工,荒地不荒。
兴办家庭林场,实行多种经营。在不破坏植被、造成新的水土流失前提下,允许退耕还林农民间种豆类等矮轩作物,发展林下经济,以耕促抚、以耕促管。
退耕还林是建设生态文明和美丽中国的战略举措,有利于更好地践行绿水青山就是金山银山的理念、推进绿色发展。
保护生态绝不仅仅是口号,更是惠及全人类的大事,不信你看:全球变暖让北极冰川融化,北极冰层覆盖从1984年的310万平方公里锐减到如今的11.6万平方公里,减少了95%;日前巴西科学家在南极测得20.75℃的新高温纪录,这是有记录以来首次超过20℃;澳大利亚已经升温了大约1.4摄氏度,2019年高温引起了澳大利亚严重的山火,整整燃烧半年,5亿多只鸟类和其他动物丧生,山火的过火面积超过5.25万平方公里……
大自然已经加紧了报复人类的步伐,如果忽视环境换得经济发展,想必一场自然灾害就能将全部功勋章抹杀。
撰稿|苗盼盼
审稿|岳纲举
编辑|马睿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