MENU
经典案例
classic case
经典案例
classic case
盛廷律所 > 经典案例 > 精选维权案例
胜诉故事 | 确认强拆违法,为什么赔偿金额却太低?99%的被征收人都不知道胜诉判决的“陷阱”
已被浏览66次 作者:北京市盛廷律师事务所 更新时间: 2025/05/28
关键词 强拆违法

胜诉就万事大吉了吗?对于强制拆除房屋类的案件,确认行政机关强制拆除行为违法往往是后续申请行政赔偿的前提,但是对于确认强拆违法,很多人只去看胜诉与否,却忽视判决书中对于事实的认定,这样即便胜诉,判决生效后,仍然对后续法律程序推动极为不利。


近日,在北京市盛廷律师事务所代理的一起胜诉案例中,一审胜诉后,律师毅然提起上诉,二审最终确认了一审中存在错误,也帮助当事人避免了后续房屋赔偿大幅缩水的风险。本案由凤长俊律师、吴奇龙律师主要承办。

 

摄图网_328654366_拆除 一堆瓦砾 建筑工地机器袋工废料拆卸碎片废墟拆迁住宅施工房屋(企业商用) (1)(1) (1)(1).jpg


一、强拆胜诉后,判决书中却隐藏陷阱

 

2023年,江苏扬州的陈先生眼睁睁看着居住了近20年的房屋被街道办强制拆除,这场突如其来的强拆,不仅让他失去了安身之所,更是让他陷入一场复杂的法律维权,虽然陈先生在一审中胜诉,法院确认了强拆行为违法,但直到律师提醒,他才发现胜诉判决中隐藏的陷阱。


陈先生的一审判决看似赢了,但判决书中却埋下了一颗“雷”——法院对房屋面积认定不清,甚至将同一地块的房屋分割为“有证”和“无证”两部分处理。这直接导致后续申请国家赔偿时,赔偿范围可能大幅缩水。

 

判决书(1).png 

 

陈先生是江苏扬州某村的村民。因为陈先生系残疾人,生活困难加之2016 年结婚需要,父亲便为其建造一套房屋,并进行了分户,陈先生以其父亲为他建设的房屋作为一户,结婚后陈先生一直在该房屋内正常的居住生活使用。直到房屋被强拆之前。

 

2023年5月,房屋被强拆前夕,陈先生收到了评估公司出具的评估分户报告,但是在这份评估报告中,却存在很大的问题——评估公司将两户房屋(陈先生与其父亲的房屋)共计528平米,合并在一起进行评估。这种“两户并一户”的评估方式,直接将导致安置费用和搬迁费用降低,也损害了陈先生作为独立户的权利。

 

律师认为,在陈先生的案件中,征收方在强拆前就存在严重的程序违法——陈先生并未收到评估报告且对于评估补偿标准不予认可和接受。仅仅因为补偿未达成一致,街道办就强行拆除陈先生房屋。

 

这些程序漏洞,让看似胜诉的判决成了一纸“空心文书”。若就此止步,陈先生的赔偿诉求很可能落空!为此,律师提起上诉。

 

二、律师介入:抽丝剥茧,揭开“胜诉”背后的真相

 

陈先生找到专业拆迁律师后,律师团队迅速展开调查:


锁定程序违法铁证:通过政府信息公开申请,发现征收项目未取得合法批复;调取强拆现场视频,证明街道办未履行催告、公告等法定程序;


推翻“违建”指控:结合2008年《城乡规划法》实施前的建房背景,提交村委会证明,证实房屋建设符合当时政策;


拆分“面积陷阱”:发现征收方将同一宅基地上的房屋拆分为“陈某生366平方米”和“陈某飞162平方米”,实为规避“一户一宅”补偿规则,律师通过家庭赠与协议和居住证明,还原真实权属关系。


律师直言:“许多被征收人以为胜诉就高枕无忧,但若法院未查清核心事实,后续赔偿会像‘空中楼阁’。必须通过上诉,将程序违法和事实错误彻底纠正!”

 

三、发回重审:老百姓的“第二次机会”

 

二审中,律师重点指出一审判决的“事实不清”:房屋面积认定矛盾:同一评估报告中出现“528平方米”“366平方米”“162平方米”多组数据,却无实地测绘佐证;强拆程序严重缺失:街道办既无强制执行权,又未履行告知、听证等义务;评估报告涉嫌造假:以已故人员名义制作文件,评估过程未入户调查。

 

最终,中院裁定撤销原判、发回重审。

 

这一结果意味着:法院必须重新调查房屋面积、权属和实际损失,为全额赔偿奠定基础;如果重审中律师进一步提交新证据,赔偿金额可能会获得显著提高!

 

最后,要提醒大家的是,维权不能“点到为止”,专业布局决定结局。警惕“表面胜诉”:若判决未明确事实细节或赔偿标准,要及时上诉。

 

发回重审≠拖延:它是法律赋予的“纠错机制”,用好这次机会,赔偿结果可能天差地别!

联系方式配图.jpg



评论胜诉故事 | 确认强拆违法,为什么赔偿金额却太低?99%的被征收人都不知道胜诉判决的“陷阱”
最新评论

TOP