q:当时说好每栋都安装电梯,我们都搬进来一年多了,却还是一直在拖。
q:我家卧室的墙整体开裂了,整个墙面都是斜的,随时就要倒塌,根本没法住人。
q:房子漏水,五年间修了三次,下雨天还是外面下大雨屋里下小雨。
……
你以为这些话,是他们为了索取赔偿而故意夸大其词吗?那你就真的错了,以上这些,都是我们曾经遇到过的拆迁户的真实经历。
很多人一提到拆迁,都充满向往,在他们看来,拆迁意味着暴富,意味着要么有钱拿,要么有房换,看起来都是稳赚不赔的好买卖。然而梦想很丰满,现实太骨感,不少拆迁户费劲九牛二虎之力,终于成功通关,争取到自己应该拿到的补偿,却从未料到,自己竟是掉入了另一个更深的深渊,那就是拿到手的还建房。
众所周知,还建房是在征地拆迁后用以改善群众居住条件的民生工程、良心工程,是为了保障被征收方的权益而建。选择了产权置换的拆迁户,可以得到一套和自己被拆迁的房子价值相当的还建房。
但是在实践中,安置房却往往会出现各种各样的问题,如墙体剥落、漏水漏电、建筑材料低劣等房屋质量问题、迟延交房、出现问题后投诉无门等等。
究其原因,大概有如下几方面:
第一,相关法律条款规定不明确
目前的法律实践,在签订拆迁补偿安置协议或征收补偿安置协议时,相关的条款约定不明,存在一些似是而非的灰色地带,给了开发商钻空子的可能。开发商的违法成本低,习惯于糊弄了事,根本不会硬下心来狠抓质量。
第二,受利益推动压缩成本偷工减料
天下攘攘,皆为利往,某些开发商为了压缩成本,往往会采取一系列手段,比如少缴纳还建房使用土地的土地出让金、压低施工价格、偷工减料等等,甚至会将项目层层转包、外包给更为便宜的施工单位,争取榨干每一滴血,不放过一丝利益。在以上种种因素的共同作用下,安置房的质量隐患从源头就已经埋下。
第三,监管漏洞多,监管不到位,监管不作为,对违规违法行为的处罚力度不够。
只依靠开发商的自觉显然是不现实的,只有有关部门加大监管力度,才能够有效的遏制还建房的质量问题。然而,由于对安置房质量的监管大多是事后监管,也就是俗称的“有问题才开始解决”,解决的方法也大多是赔钱了事,因此在建设的时候,开发商往往可以肆无忌惮的建设不符合规范要求的安置房,只要不被发现,不会受到任何惩罚。
当然了,有弊就有利,还建房也没有我们想象中的那么“罪无可赦”,一般来说,安置房都是现房,而且户型适中,价格较低,地理位置较为优越,周围的邻居也大都熟识。与拿一笔钱了事相比,安置房不仅更能够保值,甚至还会存有一定的升值空间。因此,安置房可以说是大多数拆迁户在面临拆迁时的不二之选。
我们在面临拆迁时,如果决定要还建房的话,就不得不考虑到安置房将来可能会存在的质量风险问题。到底怎样才能尽可能的避免被坑?假如真的遇到质量问题,又该如何维护自己的权益呢?
首先,慎重签订拆迁补偿安置协议。
作为拆迁户,如果对补偿安置方式没有任何争议,下一步要面临的就是签订补偿协议。不管是要房还是要钱,在这个过程中,要想不被割韭菜,就必须对协议的内容进行详细的了解。要知道,一旦签字,事关的可能是自己下半辈子的幸福,一旦约定不明很容易造成自己的权益受损,因此一定要在明确所有条例与内容的情况下才签字。
举个例子来说,还建房的面积,看似很容易,实际上处处都是坑。在签订合同中一定要重点注意,一定要明确这里的面积指的是什么面积,要知道,面积可以分为建筑面积、公摊面积、净使用面积等概念,这些都是面积,但是代表的意义却截然不同,倘若不仔细审查,就算签订后发现这种小猫腻,也早就晚了。
在签订补偿协议时,还有一点一定要额外留意,就是要对交房期限进行约定。协商好具体的交房时间,并且明确违约的赔偿与责任。如果在后期遇到迟迟拿不到房子的情况,可以根据协议的内容要求赔偿或者是要求对方履行协议。
其次,一定要重视“验房”这个环节
很多拆迁户往往在签订合同后就觉得万事大吉,只等着入住新房,而不重视在收房之前先审查房屋的质量。根据相关法律规定,若被征收方在房屋交付过程中认为房屋存在质量问题,可以申请专门的鉴定机关进行房屋鉴定,如果确实质量不达标的话,可以选择拒绝入住并要求征收方给予相应的补偿。很多在搬入还建房之后出现的小问题,其实在验房环节如果足够仔细的话,是可以检验出来的。现在的小心谨慎是为了入住之后尽量避免麻烦,千万不要觉得新房一定没问题,等真出现问题的时候再悔不当初。
此外,在交房后,一定要及时去房屋管理部门办理房屋权属证件,这样才能既有居住权,又有所有权。当然,这也应该在补偿协议中明确规定。
最后,如果遇到了还建房质量问题,也不用慌
如果出现裂缝、漏水等小毛病,在保修期内,可以先联系物业部门或者是开发商进行修复。
如果确实出现影响正常居住的大问题,如房屋主体结构存在问题,可以先找有关质检鉴定机构进行检验,确定后再联系相关责任主体进行处理。
如果遇到被来回踢皮球的情况,也可以结合自己遇到的具体问题去找专业律师,诉讼到房产所在地的基层人民法院解决。