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轰隆——”一声巨响打破了暗夜的宁静,当龙先生一家人匆忙赶到自家房屋所在地时,眼前只剩下一片狼藉的废墟。自己家作为“加工坊”的房子不知被何人拆除,一家人瞬间陷入了慌乱与无助之中。虽然,他们选择了报警,但是警方也没有对此事作出任何处理。在懵懂与焦虑的情绪交织下,他们稀里糊涂地签下了一份补偿协议。
很快,当他们冷静下来再看补偿协议时,顿时追悔莫及。协议中的补偿标准远低于他们的预期,各项条款都对他们极为不利,更让他们觉得不公平的是,签订了补偿协议的龙先生并没有拿到任何补偿款。但看着这份摁满自己手印的补偿安置协议书,龙先生却也无可奈何,“听说协议一旦签订,协议就生效了”。
推翻签订协议
难度极大
2025年5月,龙先生经过一番思想斗争后选择与北京市盛廷律师事务所取得联系。律所与龙先生夫妇沟通后,指派黄利伟律师和主任助理孙武前往龙先生位于四川的家中,进行现场考察和普法。
在现场,黄律师对龙先生夫妇的遭遇表示强烈的愤慨,征收本应该是一件利国利民的事情,怎么到了这里却变成了强拆老百姓房屋的违法行为?
黄律师对征收方不能在夜间实施强拆等可能存在的违法行为进行了解释,并对龙先生夫妇已经签订补偿安置协议,想要再推翻的可能性极低进行了风险提示。龙先生表示强烈的维权意愿,愿意借助专业的法律力量,维护自己的合法权益。
接受委托后,本案交由黄利伟律师和律师助理康彦林主要承办。黄律师结合现场考察得出的线索对案件进行了更为详细的梳理。最终为龙先生夫妇量身定制了一套符合他们实际情况的维权方案。并立即推进执行,很快,一份份律师函、信息公开申请书先后从龙先生手中发出,并陆续收到回执。
在律师函中,律师清晰阐述了龙先生的诉求和提出这些诉求的法律依据。明确传递出龙先生夫妇依法维权的决心,同时也在律师函中表明,为了化解行政争议,律师也愿意就龙先生夫妇的案件进行促成协商。但这一切的前提是依法进行。
权大,
还是法大?
信息公开答复传回,律师总结出两点内容。征收确实存在,且有相应的征地批复,只是龙先生夫妇对征收相关内容并不知情,也从未见到过任何合法有效的征收文件。根据《中华人民共和国土地管理法》《中华人民共和国土地管理法实施条例》等相关法律规定,龙先生夫妇房屋所在的地块的批复是不符合法律规定的。另外,龙先生的房屋在强拆之后,他曾经选择报警,警方也曾立案,但几个月过去了,警方却迟迟不给龙先生夫妇一个确切答复。
基于以上两点,律师对征地批复和警方的处理结果提起复议。很快,消息传来——复议机关定于9月5日举行听证。而此时,征收方却急了,9月4日便联系龙先生夫妇让他们录像表示他们“自愿撤诉”,完全没有之前的强硬态度。
法律帮理
不帮权
最终,在盛廷律师团队和龙先生共同努力下,龙先生不仅打破了“签协议即定局”的常规,还收获了令人欣喜的成果。
首先,征收方认可龙先生夫妇之前签订的补偿协议,并在此协议之外提升8万元左右的货币补偿;其次,原协议中约定的4套安置房从相对偏远的位置全部调换至繁华地段。
这样的结果,不仅是当事人没想到,同样也是律师没有预想的。此外,龙先生委托律师只是想解决强拆部分房屋的问题,在律师的协助之下,就连龙先生夫妇其他房屋问题也一并解决。
这意味着龙先生夫妇彻底不用再为房屋征收问题感到担忧了。
2025年9月4日,举行听证的前一天,盛廷律所又一个办案群的名称默默地加了【结案】的后缀。
对盛廷来说,律师们只是通过法律手段,成功地化解了一场行政争议。而对当事人来说,这解决的是他们一家人未来的生活问题,当然,也在他们心中埋下了一颗法律的“种子”,希望在他们的呵护之下,“种子”发芽、长大,庇护更多需要法律保护的人。
当事人在面对征收方的时候,所作出的任何一个行为都是顶着巨大压力的。在他们心中“官”就是一座山,行政诉讼或者说“民告官”就是推翻一座大山。实际上,我们要做的是化解这个矛盾,通过法律手段,协助双方达成和解。人能登上山,山能融纳人。
——康彦林助理
如果您有征地拆迁相关问题需要咨询解决:
--------《《《《点击一对一咨询解答》》》》--------